上周,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、零部件及服务展览会,同期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会暨出海论坛,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新国展2期盛大开幕,大会内容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,从设计、制造、使用到服务,全景式展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创新,协同全球各国新能源产业链,有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有效出海,更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球标杆。
本次大会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,吸引了来自全球的587家参展企业参加,共计展出最新创新产品超4972件。同期举办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会暨出海论坛吸引了22个国家的66位驻华大使馆官员、161家车企相关部门负责人和118家企业的767位供应链企业负责人,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国际国内专家参加。
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受邀参与出海论坛多国大使团接待洽谈,并作相关汇报,凭借技术创新、市场拓展、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的优异表现,获颁本届“智链奖”。
本次展会,汇集了15大前沿科技板块,包括具身机器人、V2X(车与万物互联)技术、车载健康技术、AI大模型、固态电池技术等。除了最新成果展示,各国大使及国内外知名院士、专家及行业领袖分享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洞察,成为本次大会的“重头戏”。其中,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罗春博士分享了“汽车芯片国产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”。
他表示,近年来虽然国际形势紧张,但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进一步扩大,正如会上各国大使所言,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普及仍是各国发展的主要“任务”。根据Deepseek预计,202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303.25亿元,CAGR 约10.89%。2023年全球前十的汽车芯片企业(英飞凌、NXP、TI、ST等)车规营收约占全球汽车芯片市场总规模的87.5%,在如此大的汽车芯片市场空间里,直至目前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国外企业占据。
汽车芯片面临着更大的挑战:
1、未来几年有潜在供应链断裂风险
2、国际形式致使国际资本无法投入
3、国内金融环境复杂,资本缺乏退出通道
4、汽车芯片周期冗长,中小企业难以坚持
5、汽车芯片研发进入核心技术瓶颈期
6、关键IP与代工厂同质化
7、汽车芯片测试验证周期长,流程复杂
8、上车难,有风险
9、… …
随着国产新能源产业的崛起,为实现国家2030年芯片国产化率100%的目标,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应对办法,助力国产汽车芯片产业上下游有效协同,形成产业闭环,实现快速上车,达到国产替代:
1、建立国产汽车芯片生态,避免“重复造轮子”
2、联合OEM/T1定制芯片,避免同质化竞争
3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,拓展国产芯片应用领域
4、最大程度复用已用芯片设计,提神至车规等级
5、汽车芯片由兼容设计升至创新设计
6、大模型应用:专用VLA推理SoC,优化模型大小和计算复杂度
7、Chiplet 技术实现近存计算
8、… …
22日上午,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作为受邀企业,与比亚迪、北汽、一汽、海康存储、国芯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代表企业一同参与了“车企强链商机接洽会-芯片闭门研讨会”,应对国际环境及“卡脖子”问题,共同探讨L2/L3++的应用需求下,车企不断国产替代芯片的解决方案。
在接受香港TVB及中国贸易报等媒体采访时,罗春博士表示,挑战往往意味着机遇,全球新能源产业形势仍在“高歌猛进”,为应对芯片国产化替代和实现100%国产化率的目标,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应运而生: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秉承“创新、协同、开放、共享”思想,打造特色创新汽车生态,为汽车生态圈中的企业提供专业车规级芯片检测及认证等服务,EDA &设计服务等,致力于将芯片和车辆系统软硬件开发进行完美适配,真正实现车辆功能安全。
下一步,工程中心还将建设国内第一条车规级芯片12英寸研发中试线,完成汽车芯片从设计服务到代工的全流程生态建设,助力芯片企业方案快速导入主流车厂,支持OEM进行国产芯片供应商选型,解决芯片供应链安全问题,进一步实现中国汽车芯片的全面自主可控。